1、启功除了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亦通晓语言文字、古书画鉴定之学,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学上,启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启功尝作诗论曰:“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
2、启功自幼喜爱书法,是当代负有盛名的书法家。启功曾被称为诗、书、画三绝。此外,启功亦精于古代书画和碑贴的鉴定。启功对学生迟殿宽说:字,只要写得好看就成了,本无法。自述我叫启功,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满族人,属正蓝旗。
3、启功先生旧藏金石碑帖》集结了启功先生旧藏金石碑帖320种,含有上自先秦金石,下迄近代启功先生自书碑刻的拓本,宛如一部详尽的中国书法史。这些藏品在启功先生生前授课录像当中多次出现,先生撰写论文、题跋的内容也都是从中获取,是启功先生书学思想的渊源,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4、说八股》、启功论书札记》、启功书画留影册》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九九四年八十二岁赴韩国进行书画交流。荣宝斋与韩国东方画廊联合举办“启功·金膺显书法联展”先后在北京和汉城展出。《启功絮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5、启功的书法作品,如《戏题竹石》、华岳齐天跻者稀》、终南进士出无车》等,其相关知识如下:启功是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其书法作品以行书、楷书为主,风格古朴、典雅,深受人们喜爱。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被收藏于各大博物馆和艺术机构。
启功简介: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生于北京,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尔鲁先生、吴熙曾先生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先生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沅叔先生推介,受业于陈援庵先生,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
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启功亦称姑姑为“爹爹”(满俗,“爹爹”即叔叔)。一九二四年—一九二六年十二岁至十四岁在北京汇文小学和汇文中学读书。幼年启功,看到祖父案边墙上挂有大幅山水是叔祖画的,又见祖父拿过小扇画上竹石,几笔而成,感到非常奇妙,便产生“做一个画家”的愿望。他在学校的习作,曾被学校选为礼品赠送给知名人士。
启功除了是当代著名书画家,亦通晓语言文字、古书画鉴定之学,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学上,启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启功尝作诗论曰:“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
启功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书画家,他的旧体诗词亦享誉国内外诗坛,故有诗、书、画“三绝”之称。自80年代初,他的书画专集、诗词专集陆续出版,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好评。近几年,又先后赴日本、新加坡、韩国和香港、澳门举办书画展,取得了很大成功,为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1、启功先生(1912~2005年)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北京人。字元白,也作元伯。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羲民、吴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姜福修古典文学。
2、启功简历启功姓爱新觉罗,字元白,1912年7月26日生,2005年6月30日逝世,享年93岁。生前为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协名誉主席。
3、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是清雍正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是画家、书法家、文物鉴定家、教育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主要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诗词格律论稿》、《古代字体论稿》、《启功书画作品集》等。
4、启功(1912——2005),字元白,也作元伯,佛名察格多尔札布,北京市人。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辍学后,发愤自学。
5、享有盛誉。传略载入多种著名辞书。2001年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艺术终身成就奖。印鉴:启、启功、启功之印、启功之玺、启功印信、启功私印、元伯、元白、元伯辞翰、元白辞翰、爱新觉罗、功在禹下、浮光掠影楼、长庆、小乘客、不堪持赠、闼门、闾里书师、前贤句、游戏三味、沈吟至今、简晴堂。
这部作品名为《启功全集》的第一卷,是由著名的学者启功先生所著。它作为一套丛书中的一员,展现了启功先生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部图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官方编号为ISBN:52,它在2009年1月1日首次与读者见面,标志着启功先生的研究成果正式面世。
启功先生生前未曾公开的文字和书画珍品,我们将其整理成《启功全集》(第1卷)。为了方便读者,我们特此说明几点内容要点:全集各卷的文字采用规范简化字横排,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专名、古籍原文和作者个人独特的书写习惯,我们尽可能保持原样,各卷保持一致的排版风格。
如册页、扇面、手卷等,这些作品集在《启功全集》中,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分为两部分:前10卷是他的著述,包括诗词、教学、口述历史、书信和个人生活记录,而后10卷则是他的书画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常带启功到故宫博物院看陈列的古代书画,有时还和一些朋友随看随加评论,启功也一一记下。这些活动使启功深受启迪和教育。启功想多学些画法技巧,贾先生又将他介绍给吴镜汀先生。吴先生教授画法,极为耐心,绝不笼统空谈,而是专门把极关重要的窍门指出,使启功长进很快。
曾祖乃携家人迁居易县,启功时年方三四岁。稍后,入私塾读诗文。一九二二年十岁曾祖去世。家业因偿还债务而衰落。一九二三年十一岁祖父去世。家中变卖世藏书籍以作殡葬费用。当时母亲克连珍与尚未出嫁的姑姑恒季华,都年仅二十余岁,便挑起家庭生活重担。
这部《论书绝句百首》卷,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艺术珍藏,值得每位书法爱好者细细品味。
行书论书绝句一首,1984年作。行书叶剑英《八十抒怀》,1979年作。启功行书《题丛碧堂张伯驹先生鉴藏捐献法书名昼纪念册》,1998年作。行书《论书绝句百首之八十三》,1982年作。行书陆游诗,1998年作。
通过《论书绝句》第一百首我们能够看出来,启功先生早年学习赵孟頫和董其昌的书法,后习欧阳询的楷书,到了晚年喜欢临摹柳公权(字诚悬)的楷书,他的书法风格多被人误认为学习成亲王。启功先生6岁入家塾,一直习颜体,十一岁的时候开始学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这首诗也是描述他成年以后学习书法的经历。
自序里有啊:启功时年八十岁,那就是写于1991年了。自序:以诗论艺,始于少陵六绝句。殆亦自知未必尽适众口,故标曰戏为,以示不求人之强同也。不佞功自幼耽于习书,曾步趋前贤论述,而每苦枘凿难符。
偶然遥和风篁韵,如听琴台万古声。作者: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词语解释:郁郁:形容松树枝叶苍翠茂盛的样子。长松:高大的松树。涧壁:山间的峭壁。半天青:形容山涧上空由于有这棵苍松的遮蔽,一派葱茏的景象。遥和:远远地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