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歌词应该是“送君送到大路旁”,是歌曲《送别》的歌词。
3、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4、歌曲名:送别作词: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5、芳草碧连天是《送别》这首歌曲的歌词。完整歌词如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6、歌曲送别的简谱如下;歌词;《送别》由陈信荣填词,周传雄作曲。
1、歌曲名:送别作词: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2、这首歌是《送别》,是作者李叔同写的一首歌曲。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种美国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
3、《送别》。歌词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4、是《送别歌》。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1970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送别》[晚清]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夕阳下,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出自歌曲《送别》。词作者: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歌名:送别这就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盛极一时的著名校园歌曲《送别》,系五四时期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叔同先生(弘一大师)于1910年前后所作,是根据美国人j.p.奥特威所作的曲调填以新词而成。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该歌曲的歌词有以下多个版本李叔同版送别(广泛版本)词: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注1](觚[1])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的后半部分歌词在后期录音中多被忽略,但从1935年百代公司的原版录音[2]来看,这部分歌词是存在的。
作词: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送别》—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所属专辑:送别发行时间:2013年03月29日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李叔同《送别》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周传雄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周传雄2009年发行的专辑《恋人创世纪》中。《送别》是周传雄改编自李叔同《送别》一首寄托哀思的音乐作品。不知道从何时起,我们随着各种理由“离开“,于是开始面对各种生离死别。本来在一路以来,我们并不是那么的在意,因为我们正在开创,自以为的远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