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意拳,又称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之一,源于岳飞“岳家拳”,明末清初由姬际可创于山西太谷。形意拳模仿山林中猿猴敏捷灵活、随机应变的身法和猿臂的伸缩之劲,创编了一套动作形象、顺达自然、形神兼备的拳术,故名形意拳。
2、松肩也呷沉肩或垂肩。形意拳要求随时注意肩关节松沉,肘关节松坠,两肩微合抱。松肩和舒胸(涵胸)结合起来,还可助气下沉;使下肢更加稳固。打拳出拳时,臂不要完全伸直,肘略成弧形弯屈下坠。凡两臂收放,肘要紧靠两肋,使全身的力量贯注到上肢,周身完整一气。
3、站直打确实方便,但心意拳的特色在于身型的“束展”,即通过高低起伏来增强攻击力度。
4、姬际可门下,分成河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的名字传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等。形意拳拳具有以下特点:①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实无华,富于自然之美。②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
1、一脏有病练一字,养生保健真妙诀。练字用气的方法:首先明确何经何脏有病,然后决定练那种拳,配那个字。肺脏肺经有病,练劈拳配呬字音;肾脏肾经有病,练钻拳配吹字音;肝脏肝经有病,练崩拳配嘘字音;心脏心经有病,练炮拳配呵字音;脾脏脾经有病,练横拳配呼字音。
2、心意拳,作为一门内涵丰富的武术体系,其核心理念在于内外兼修。从广义上讲,任何形式的拳术运动都蕴含着对健康的益处。心意拳的养生效果来源于其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有序的步骤。只要遵循正确的训练原则,逐步深入,就能体会到养生的效果。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训练的深化而展开。
3、心意拳是一个内容丰富而又系统的拳种,笼统的说,拳术运动都是有利于养生的,心意拳的理论基础就是内外兼修,只要训练方法得当,程序合理,循序渐进,是有养生效果的,养生的过程是随着训练的由浅入深而进行的。不过得注意,度的把握。练心意拳练出毛病的也是常有的。
1、.双手开合:承上式,双手放松,然后以手掌心像抚摸一个太极球一样,先双开,后双合,在开合中,掌心始终朝着太极球的方向,起于丹田,合于丹田(图16—1,图16—2,图16—3)。2.开右勾手:右手三指撮拢,从左手内关、中冲一线向右棚出(图17)。
2、陈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详解教程如下:无极起式。练拳须从无极始,掤挤捋按须认真,掤,意在腕背,挤,意在指尖,捋,意在掌心,按,意在掌根。金刚捣捶。正面立圆顺时圈平圆左弧腰左旋平圆右弧摆右脚双掌右捋铲左脚,左手反撩上右步弓步右手出勾拳右侧立圆反背拳。
3、混元24式太极拳讲的是练质量,练下盘功夫,练内功,而不是练速度,练花拳绣腿。打拳的过程,尽可能做到落脚无声,所有的动作必须是连贯的,但是慢和连贯是不矛盾的,这方面慢慢用心领会和揣摩就可以做到,不能够有中间停顿的任何环节,动作之间是环环相扣,绵绵不绝,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1、形变是劲变的表现,劲变是形变的母源,演练心意拳实质上是修炼内劲也。难怪老拳师如是说“一日可练三式,三年难悟一劲”。心意拳统称劲变为“辐射”和“通达”,辐射系指劲力的走向,通达系指劲力的应用,故有“劲向六说”和“劲用三法”之说。
2、劲力在心意拳中的运行,被划分为“辐射”和“通达”两种状态。辐射指的是劲力的走向,如向上、向下、左右旋转、前后拧转和后拽;而通达则指劲力的应用,有“劲向六说”和“劲用三法”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劲力技巧和策略。
3、身手轨迹复合,如图5站好,在练习手法轨迹中加入身法的轨迹运行,要做到以身运手。此时要注意身法轨迹和手法轨迹由于半径不同而形成一个传动比差,即身、手始终相差半拍,身运手,手出身已回,形成对争,反复练习,同样要求缓慢、流畅、自然,细心体会身手轨迹复合的精确性,做到由身至手节节贯穿。
4、心意拳势势皆都是圆运动,以摇涮把为例:熊出洞起式,双手前伸出,随即向后下方带回,抓回到自己的胸口部时翻转“手腕,双手心朝上,向前上方向击出。摇涮把是典型的一个斜立圆轨迹,心意拳无势”之说,南阳《唐氏心意六合拳谱》有云:“拳打千年圆不变,打遍天下是真圆”,圆则有伏机,出收皆含无穷变化。
中国武术门派、套路众多,蔚为大观。据20世纪80年代官方统计约有129种。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习云太《中国武术史》,拳种部分有46节计75种、器械部分有27节,可见其众多纷繁。
梁晓峰先生在《中国心意拳行功秘法》一书中,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道外儒”理念,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思想,阐述心意拳的核心原则和规律。
有的专著中,对岳飞创立心意拳的传说予以肯定。如刘殿琛在其所著《形意拳术抉微》中云:形意拳术一门为最合军用,盖该拳为岳武穆所发明。然而,多数著作在述及岳飞或者周侗创心意时,均持谨慎态度,冠以相传二字。
《中国心意拳行功秘法》一书,是在传承戴氏心意拳大师戴奎所遗拳谱基础上,融合徐子清、马朝东、布华轩、赵玉和王映海等心意拳大师所授技艺,借鉴戴氏心意拳诸多同门前辈所遗心得和诸多戴氏心意拳同门师兄弟所言体会,结合近些年来社会对心意拳武学考究挖掘成果和梁晓峰大师自身武学体验综合整理而成。